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红包狂撒、核酸加持! 各地留人过年心切,有返乡人"变卦"
时间:2021-01-21 09:26:51 / 作者:管理员
分享到: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1日电 (张澍楠)春节是团聚的日子,距农历新年还有20余天,官方发文要求,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在补贴、荣誉假等“挽留”大礼包及核酸加持下,有人果断“留守原地”,也有人改变计划。

  返乡人:出得去,回得来,才敢走

  每逢佳节倍思亲,毕竟一年只有一次春节,对于这次能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家在沈阳的何约决定“留守原地”,安心过年。

  何约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多方权衡,今年不回家了。“家里老人多,坐火车不安全,年轻人能挺过去病毒,老人比较危险,加上还要做核酸等原因,今年不回去了。”他笑称,既能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领到福利;又能省去繁琐的手续和过年串门开销。

  与何约不同,本回家心切的“95后”小程改变了计划。

  

  小程提前买好的回家机票 受访者供图

  小程参加工作三年,他对中新经纬客户端称,去年就没有回家,今年特意拼了假期提前回去,2月4日的机票已经买好,但眼下情况让他决定不回了。

  小程说:“返乡需持7天内核酸阴性证明,农村地区回去后要居家监测,期间还要做核酸,这也证明疫情防控重要性,还是等情况好转再回。”

  对于“过年是否回家”的问题,也有人犹豫不定。王乐,河北保定人,已在北京工作16年。

  “出得去,回得来,才敢走。”王乐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说:“太纠结了,虽然回家路程不远,但短假期和周末回家还是不太方便,每年只能在春节和国庆节回去。”

  他坦言,如果石家庄和邢台地区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或者不再有风险区,且节后回京流程比较简便的前提下,考虑回家过年,否则就留在北京。

  返乡回家,核酸要有!

  劳作一年后,春节返乡与家人团聚是很多人的心愿。但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20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一定要返乡,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当地基层政府要对返乡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

  同日发布的《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也要求,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各地的返乡政策各不相同。如,北京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全域实行封闭管理的人员,原则上严格控制进京;因重要公务或个人急特原因确需进京的,须经当地省级疫情防控部门批准;对经批准确需进京的人员,须持登机登车前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提出,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暂缓来沪返沪,待所在地区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后方可来沪返沪。所有来自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级市(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12小时之内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浙江决定,对出现快速扩散社区传播态势的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经综合评估,可对其所在城市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即先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居家健康观察期满核酸检测阴性者,继续实施7天日常健康监测,期满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中风险地区,经综合评估,也可对其所在城市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

  多地发春节礼包,留人过年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为减少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已有北京、广东、天津、上海、河南、山西、山东、贵州、江苏、福建等多地倡议就地过年。

  如,浙江各地为留外地职工省内过年,提出减免房租、消费券等措施。杭州强调,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和加班费;为留杭职工提供延长返岗车票补贴时段等。义乌倡导房东给予留义过年人员减免半个月以上租金,或免费延长半个月以上租期;2月1日-26日,留义过年人员可申领电子消费券500元/人等。

  广东省内,佛山市顺德区开展促进体育(场馆)消费活动,向留顺过年市民发放体育场馆消费抵扣券、健身消费抵扣券等。鹤山市通告,对留鹤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2021年秋季申请入学时实行积分入学加分奖励,加分幅度3-5分。

  企业纷纷响应号召,如,有报道称,宁德时代在招聘中表示春节加班当月有激励方案,春节3天有法定3倍工资,2月份每天还额外奖励200元,即该月不回家过年,一线工人纯收入将达13100元。

  另有报道称,深圳富士康有员工表示,除法定加班费外,他所在部门2月11日至15日在岗员工,还额外发放2400元留守奖金及5天“荣誉假”供日后调休。

  此外,杭州兴中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称,公司外地员工留杭过年每人可领1000元补贴、1000元餐厅消费卡及年货大礼包等。

  2021年春节,回家与否,你选好了吗?(中新经纬APP)

相关文章

中国基层新闻网 中国基层新闻网 中国基层新闻网 中国基层新闻网

网站概况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合作伙伴

视点周刊报道新闻中心